記一輕控股專業領域帶頭人——張春生
大家知道什么是衛星的眼睛嗎?讓我來告訴您,那就是氯化鑭(鈰)、溴化鑭(鈰)等系列新型稀土鹵化物閃爍晶體材料,是航空航天、國防軍工領域的關鍵需求材料。大家知道,我國的閃爍晶體專業是怎么發展起來的嗎?它是因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研制需求而發展起來的學科,閃爍晶體是核輻射探測的核心材料,被譽為“看得見射線的眼睛”。
以溴化鑭為代表的新一代實用型閃爍晶體,因其出色的性能一經發現就引起了相關領域的極大關注,國際上很多科研機構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早期,我國這類關鍵材料長期依賴進口,關鍵制備技術受到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嚴密封鎖,時常被“卡脖子”。當時,年輕的張春生就下定決心,要啃一啃這塊硬骨頭。在他帶領下,晶體團隊主動學習,刻苦攻關,經過大量的反復試驗摸索,成功研制出該類材料,填補了國內空白,實現了進口替代,解決了卡脖子問題,滿足了國防軍工需要。航天標準封裝技術獲得突破,解決了溴化鑭晶體易開裂、易潮解、制備難度大等難題,產品順利通過了多項航天測試鑒定,品質達到宇航級標準,在世界范圍內實現了該類材料在空間探測領域的首次大規模成功應用。同時也推動了該項目技術成果在空間站、“空間新技術試驗衛星”、“夸父一號”等6顆衛星上的應用,為人類載人航天、核物理、天文物理等科學研究領域獲得界級原創成果提供了硬件基礎保障,推動了世界尖端科學領技術進步。
追求超越的道路總是坎坷的。大家熟知的“懷柔一號”衛星的核心材料用的就是張春生他們自主研發生產的溴化鑭晶體。在這個項目立項之初,就極具挑戰性。原本我們國家發射衛星,從預研到發射一般需要8年時間,但為了搶占引力波觀測窗口期,“懷柔一號”衛星僅用了4年時間就完成了8年的工作。國家對衛星發射有嚴格的要求,必須是成熟的產品,成熟的技術,才能發射。而當時國家高能所專家選用衛星核心材料—溴化鑭晶體,在航天領域沒有成功先例,在世界范圍內沒有成功的先例,技術上和參數上有很多不確定性。時間減半、疫情并行、技術參數需不斷調整,所有的一切,都在為這項工作增加難度。怎么辦,張春生毫不退縮,帶領團隊開啟了全天候模式。
那段時間,他一直想著高能所專家說的話“這顆衛星能否發射成功,就取決于超薄鈹片封裝的溴化鑭晶體能否研制出來”。隨叫隨到,馬上分析解決問題,組織團隊調整技術參數是那段時間他做過最多的工作。有一次他正在西安參加學術會議,接到高能所電話說進行鑒定級試驗時,晶體開裂了。放下電話,他馬上坐飛機去現場了解具體情況;還有一次是晚上11點多,本來剛開完當日總結會的他,還沒來得及坐下喝口水,又被電話叫去現場,根據現場情況分析晶體開裂原因,回單位后馬上召集團隊開會分析,提出解決辦法,對晶體制備工藝進行改進,那夜,他辦公室的燈又徹夜未熄。每天高強度的工作,每天高強壓力負荷,很短的時間內,他體重掉了40斤,除了精神頭和那雙談起工作熠熠發光的眼睛,就像換了個人。
有付出必有收獲,2020年12月10日,當聽到“懷柔一號”衛星發射成功消息的時候,他熱淚盈眶,握著拳跟團隊隊員說:“咱們的溴化鑭立住了!”2022年10月9日懷柔一號探測到迄今最亮的伽馬射線暴(編號GRB 221009A)。2023年3月29日高能所為此召開世界同步的新聞發布會,玻璃院領導受邀參會,這是對玻璃院的極大認可。
參加工作三十年來,張春生一直堅守責任,致力于在新材料專業上填補國家空白和解決卡脖子問題,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重大晶體項目,一系列新型稀土鹵化物閃爍晶體材料,實現了科研成果轉化,為國防軍工領域對關鍵材料的需求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他常說自己不是“行業專家”而是“萬能工”,始終踐行“昂首追夢,俯首做事”理念,帶領團隊披荊斬棘,提品質、降成本,不斷鞏固玻璃院在行業領先地位。
他始終堅信,能始終如一的追求極致,普通工人也能成為大國工匠;能默默無聞的長期堅守,平凡崗位也能成就不凡事業。有夢想才會有不斷的追求,守初心有目標才能頑強堅持,有責任才會砥礪前行。多年來,他一直初心不改,腳踏實地,專心于業務研究工作;在行業中他是令人敬服的先行者,在科研中是他后輩的領路人。他是浩瀚天河中的一顆星,努力閃爍、履職盡責、逐夢前行!